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

农业特色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农业特色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首页|申报书|成果报告|应用及效果证明材料|支撑材料|主要完成人
成果报告
    成果形成背景与基本思路
    成果核心内容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成果主要创新点
    成果的推广应用
    成果形成背景与基本思路
    成果核心内容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成果主要创新点
    成果的推广应用
成果核心内容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成果核心内容

农业特色通识核心课程体系,简称“南农八门课”,具体包括历史研究、文学艺术、社会分析、哲学方法、科学探索和外国文化6大类,要求全学程修读至少8门课,合计10学分,其中中文写作为必修,其余为分布式选修。

通过遴选立项、验收开课,以资源建设和方法优化提升课程实效,以农科精粹和农业传统文化为课程输送养料,首期建设的40余门核心课中农业特色课程约占1/3,包括世界农业文明史、南农简史、民间艺术鉴赏、民俗与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大国三农与乡村振兴、农业伦理学概论、动物福利、农业相关学科系列概论、丝路沿线国家文化等。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面向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需求,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中如何构建符合农林高校特点的通识教育理念?

2)针对农林高校优质通识课程资源供给不足问题,如何构建适应新农科建设需要的通识课程体系?

3)针对通识核心课程的功能定位,如何改进农林高校通识课程的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