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创新点 |
(1)提出了“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农业特色”通识教育理念 面向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提出“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农业特色”新时代农业特色通识教育理念。所谓世界眼光,就是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全球意识和跨文化理解力,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中国农业走出去。所谓中国情怀,就是要进一步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宗旨,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三农”意识,涵养知农爱农情怀。所谓农业特色,就是在吸收中外通识教育共识基础上,结合农林高校特点和校本基础,构建特色化的通识教育模式。 (2)建设了“六类八门十学分”通识核心课程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改进,将基于文化素质教育的通识教育(1.0)和基于大众化分类培养的通识教育(2.0),系统提升为农业特色通识教育(3.0)。农业特色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六类八门十学分),借鉴著名大学通识核心课程思想,但和而不同,用“通特结合”方式,克服“同质化”倾向,系统嵌入1/3的农业特色课程,拉近农业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距离,挖掘农林院校优质教育资源,提高通识教育的有效性。 (3)构建了可复制能推广的教学质量动态保障机制 针对开课学院、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与选课学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线下走访听课,检验学习成果达成度。组建教授领衔教学团队,开展系列教师培训,通过“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方式,持续改进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分布式选修与自由选修相结合,既规定了六类选课要求和学习目的,又在同一类下提供多门课程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八门以外保留了2学分的完全自由选修。通过四年进阶性开设方式,保证了知识逻辑链接。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式、研讨式教学,优化学业评价方法,减少纯记忆性考核。 |